《证券市场周刊-红周刊(博客,微博)》作者 刘增禄
自6月15日以来,A股市场经历了连续两轮暴跌,至今(9月29日)跌幅高达41.19%。随着股指的大幅下跌,二级市场成交量也出现大幅萎缩,投资者担忧情绪日渐浓厚。在此影响下,9月份大宗交易市场的成交异常清冷,月内成交总规模萎缩至不足百亿元,刷新年内新低。
成交规模刷新年内新低
数据统计显示,截至9月29日,9月沪深两市共有139家A股公司发生大宗交易288次,累计成交6.58亿股,成交总金额87.35亿元,成交规模环比8月份下降了71%。
回顾今年1~8月份的大宗交易情况,可以看到最大单月成交规模发生在5月(股市快速向上阶段),月成交金额高达1347.42亿元;最低成交规模出现在7月(股市第一轮暴跌后平台整理阶段),月内成交额仅243.84亿元。如今,随着二级市场进入9月份平台整理阶段,以及在监管层禁减令影响下,大宗交易成交热情再度降温。截至9月29日,大宗交易市场仅实现了87.35亿元的成交额,不仅环比8月份大幅下降,即便是相比7月的低点还出现了156.49亿元的缩减,而即使算上月内剩下的1个交易日数据,9月大宗交易市场无论是涉及交易公司家数、成交次数、成交量和成交规模,均创出年内新低已成定局。
其实,自5月创新高以来,大宗交易市场交易情况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,特别是6月15日股市暴跌后,明显可看到大宗交易交投之清冷。数据显示,自4月份大盘从3700余点一路上涨到最高时6月15日盘中5178.19点(区间涨幅超过35%),火爆行情刺激获利盘通过大宗交易方式疯狂套现,大宗交易成交金额在4~6月持续维持在单月千亿元之上,随着6月中旬指数的暴跌,大宗交易市场交投情况也由“三伏天”直接进入“三九天”,先是7月成交金额环比骤降近千亿元,接着又在行情平淡的9月(指数在2950点~3150点附近缩量筑底),活跃度再度出现环比大幅度下滑。
折价率明显抬升
统计9月份大宗交易的折溢价情况,在交易规模大幅下滑的同时,整体折价率却明显抬升。目前288次交易整体折价4.77%,幅度相比8月份的3.7%上升了逾1个百分点。其中,折价交易215次,113次以跌停板价格成交,占比39.24%。尽管8月份的A股市场表现也同样不尽如人意并迎来第二轮暴跌,但当月发生的387次大宗交易中,129次跌停板成交占全部交易比重的33.33%,要明显低于9月份水平。
从统计来看,9月份也有63次大宗交易实现溢价成交,占比21.88%,相比8月份28.61%的溢价率有所降低。在大宗交易市场,折价成交为大概率事件,而溢价并以涨停板成交则相对并不多见。9月份溢价交易中,山西三维(000755,股吧)的溢价率最高,月内发生的7笔大宗交易中,9月2日就成交了6笔,10.62元的成交价较前一交易日9.65元的收盘价均溢价10.05%,而9月21日发生的149.28万股的交易,8.14元的成交价也较前一交易日7.4元的收盘价实现了10%的高溢价。从公开资料来看,山西三维在9月份发生的7次大宗交易卖方席位全部为机构专用,而买方席位则分别出自中国银河证券旗下的沈阳建设东路营业部、大连新开路营业部、沈阳大北关街营业部、大连人民路营业部。此外,农业银行(601288,股吧)、中利科技(002309,股吧)、华数传媒(000156,股吧)、荣之联(002642,股吧)等13家公司涉及的部分大宗交易也实现涨停板溢价成交。
总体来看,虽然9月份大宗交易市场整体上处于相对消极的状态,但仍有局部亮点值得关注。市场人士指出,在近期大宗交易平台上,获得机构投资者买入或以平价、溢价形式完成交易的个股,均有望在四季度震荡的市场中迎来较好的表现。
西南证券(600369,股吧)投资顾问陈德指出,尽管折价交易仍是本月大宗交易市场的主流,但也不乏山西三维、农业银行等溢价或中信证券(600030,股吧)、荣之联等平价交易的公司,如果公司股价仍处于合理或偏低的价位,未来存在进一步运作的价值。申万宏源(000166,股吧)投资顾问谭飞则表示,机构投资者在本月通过大宗交易市场进行了35笔买入操作,其中大族激光(002008,股吧)、老板电器(002508,股吧)、雏鹰农牧(002477,股吧)等多家公司涉及交易实现溢价或平价成交,相比普通投资者,机构投资者在调研能力、资金实力、信息传播以及对宏观经济演变方向的把握等方面具备先天优势,因此机构投资者重仓或加仓的个股,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往往更有机会契合行情的发展趋势。